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马懿夺权,接下来跟着历史百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去高平陵扫墓,发动兵变并控制京都洛阳。曹爽的智囊桓范劝说曹爽兄弟挟天子以调四方兵力,但曹爽兄弟一直摇摆不定,从初夜坐到五更,最后干脆掷剑于地说:“即使投降,我也能保全富贵!”听到这句话的桓范气得破口大骂:“曹子丹这样有才能的人,怎么生了你们这些酒囊饭袋,没想到今日要拜你们所赐连累全族了!”
曹爽兄弟投降后,果真如桓范所言,司马懿以黄门张当与曹爽密谋反叛为由,逮捕曹家三兄弟,何宴、邓飏、丁谧、毕轨、李胜以及桓范等人入狱,株连三族。曹爽势力一下台,司马懿彻底将曹魏军政权力一揽手中,成为曹魏真正的掌权者。只不过,此时的司马懿已经70岁了。
都说“盛年不重来”理应“及时当勉励”。可是为何司马懿会在古稀之年才选择夺权,他是在等什么?笔者认为司马懿兵变有“三等”:
一等,等时机。都知道司马懿入仕完全是因为曹操,可是曹操费尽力气将司马懿这个能才挖过来后,又不重用他,仅让他给曹丕当了太子傅。没有军功的他这时是没有机会夺权的。曹丕即为位后,司马懿的待遇就不一样了,曹丕不仅礼遇司马懿,还对其进行重用。只不过此时的军权还是分散在曹氏和夏侯氏手里,司马懿还是没有机会夺权。
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叡登基。在曹叡时代,司马懿终于凭借自己的累累战功得以执掌兵权,独立领兵。由于曹叡的信任,司马懿有幸成为了托孤大臣。司马懿刚开始也是尽心尽力为国家殚精竭虑,只不过后来曹爽势力猖獗,引起各个势力的不满,这才是司马懿要等的时机。
二等,等实力。司马懿是在曹叡时代才逐渐被重用的,他也因此积攒下了不少人脉,很多跟随司马懿征战沙场的旧部们都很乐意投入到司马懿的军中,再说了,司马懿为曹魏时期立下累累军功,自然也是声名鹊起。个人魅力加人脉其实就是司马懿的实力所在。
再看看当时曹氏一党,曹氏、夏侯氏势力尽归曹爽一人之手,可是曹爽这个人,开头你们也看到了,酒囊饭袋一个,只知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嚣张跋扈,连太后都敢得罪,所以看似曹氏的实力增强了,实则这军政大权掌握在曹爽手上是在削弱曹、夏实力。“彼竭我盈”,这正是司马懿的“二等”。
三等,等“东风”。时机成熟,实力又积聚到一定程度,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曹爽一直留在京都,司马懿自然是无从下手。所以当曹爽带着幼帝曹芳去高平陵扫墓,正中司马懿的下怀,这也为“高平陵之变”准备了契机。
有人说,司马懿发动政变,其实并非是蓄意为之,而是被逼无奈。曹爽独揽军政大权,还架空司马懿的实权,司马懿为了维护朝廷势力的平衡才做出正义之举,铲除曹爽。而在铲除曹爽后,也是骑虎难下,才迫不得已登上权力的巅峰。乍一听,好像合理,可是你们难道不觉得夺权是为了给子孙后代铺路这个借口更能让人信服吗?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84156.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